作为最具知名度的日本动漫IP之一,《蜡笔小新》从1990年开始进行漫画连载,1992年对漫画进行动画化制作,1993年推出首部电影剧场版,从此就以每年一部的产出速度陪伴我们至今。
第一本《蜡笔小新》的封面
在本月的25日,最新的《蜡笔小新》大电影《蜡笔小新:新次元!超能力大决战》在我国上映,这是《蜡笔小新》第31部大电影,也是该系列首部采用3D技术制作的作品。
《蜡笔小新:新次元!超能力大决战》改编自臼井仪人原作第26卷收录的番外篇《新之助·向日葵的超能力兄妹》。臼井仪人创作这一卷的时期正值新旧世纪的交替,当时的日本已经暴露出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之后的萧条:经济萎靡,就业率低下,老一辈不负责任新一辈苦不堪言,没有未来,已经不是“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社会“。臼井仪人将这种社会现实置于作品之中,探讨了例如家庭变故、校园霸凌、个体孤独等时代性问题。画面风格上,在此之前的《蜡笔小新》是有着强风格化特征的二维动画作品,观众对此已经十分熟悉并且有着深度的喜爱情感,因此当得知此部作品要用3D制作时,大部分的观众心里都充满了担忧。
对于《蜡笔小新:新次元!超能力大决战》来说,如何让3D风格下的小新与大家曾经熟悉的小新保持一致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该片从立项到最终上映经过了7年,其中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最终的画面效果来说,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野原一家人,是我们熟悉的双叶幼儿园。
电影故事结构
虽然这部电影剧情简单到“看了开头就已经能预知结尾”,但这又怎么样呢?
银幕内的野原新之助仍旧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幼儿园小臭屁,即便是获得了拯救世界的能力,即便是有需要他必须去消灭的“反派”,但他从头至尾没有把自己当成反派的对立者或者拯救者,他只是真心地和对方交朋友,他会陪伴和鼓励——“小充充,你不再是一个人了”;他会保护和战斗——“不许欺负我的朋友”。这样的小新无意间打败了由嘲笑、抛弃、霸凌、自卑所滋生出的恶。
银幕外的我们却已经从“小新”成长成了“美冴、广志”,因此,我们特别理解对于美冴来说,即便世界马上就要毁灭了,孩子们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就要先吃饭,车子被炸弹轰了第一反应是车损谁承担;而广志对于幸福的定义,也变成了“自己的幸福来自带给别人幸福”。
故事的结尾,广志也用他“中年人”的方式进行了说教——年轻人,希望还是有的!
这也扣回了上文提到的第五个转折点之后的结果,也是经典电影叙事结构的最后一个环节:Happy Ending!(这才是剧透)
至于现实究竟如何,就不做讨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