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萌萌哒的动态《雍正行乐图》
湖南省博物馆创作的动漫人物汪小涵
北京华映星球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动漫形象——娜娜
今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博物馆条例》,其中“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的条款,无疑是给博物馆的文创注入了活力。
与此同时,这一条款对于走入发展瓶颈期的中国动漫业来说,也绝对是一个“利好”。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动漫元素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产业特点的不同以及体制机制等原因,动漫与博物馆的融合仍不充分。
当动漫遇见文物,当历史碰撞时尚,将会创造怎样的产业奇迹?动漫业和博物馆业融合面临哪些困难?如何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日前,在光明日报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动漫创意——让文物活起来”研讨会上,业界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思想碰撞和深入研讨。
■动漫“邂逅”博物馆将会擦出不小的“火花”
案例:今年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发起制作的26集动画片将在湖南卫视金鹰卡通频道播出,这部动画片利用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的形象设计出动漫人物“汪小涵”。汪小涵做时空博物卡时,不小心回到了2100年前的汉代长沙国……动画片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相关文物和历史知识,让文物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走近观众。
湖南省博物馆的探索并非个案。织机,是中国古代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机械,但它的工作过程,尤其是提花程序,即便是现场演示也很难看明白。据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介绍,他们尝试采用动画片的形式,将整个过程分解开来。现场播放效果不错。在我国很多博物馆,动漫和创意元素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所说:“与动漫的结合使很多博物馆变得会讲故事了”。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现场演示了一个他们制作的介绍苏州文化的3D影片。尽管只是片断,但已不难看出,动漫元素的大量使用,让原本厚重深沉的文化和历史变得新鲜活泼起来。龚良认为,要让文物活起来,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文物,不要让它再在库房里沉睡;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寻找出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使公众更好地认知文物”。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南京博物院才十分重视把动漫理念和技术引入博物馆,“它其实就是文物展览里寻找相互关系的一个最直观的体现。”龚良说。
中南卡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玉良对“动漫文创让文物活起来”的理解,让人眼前一亮。他认为,这种促进首先体现在动漫可以让文物“动”起来,进而让文物和观众从“单方的传播关系”转到“互动体验”上来,通过增强虚拟现实的内容,让文物和博物馆展览增添更多的体验参与元素。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郭长虹介绍,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是动漫创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早期的中国动画在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同时,动漫也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博物馆的发展:动漫博物馆正在成为博物馆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动漫作品和元素在陈列展览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以及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他认为:“动漫和文化遗产资源,两者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问题和困难:建立沟通合作机制
故事:自从北京中小学校“四个一”工程实施以来,各学校开始陆续组织孩子们走进博物馆。然而,“看不懂”成为不少走进博物馆的孩子共同的观后感。他们表示,如果回去不查阅更多资料,就很难理解展览中那些文物,以及讲解员口中那些专业的内容。首都博物馆馆长助理杨丹丹感叹道:“未来将有10万年轻的观众走进首都博物馆,而我们却缺少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生动展示和讲解。”
由于产业特点不同,沟通与合作的模式尚未完全成熟,对博物馆动漫制作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郭长虹与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不约而同地提到,博物馆运用动漫时,需要在学术严肃性和趣味性表达上寻求一个平衡点,卡通化和动漫化不能对历史信息造成歪曲性的误读。
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处长杨晓波认为,目前,博物馆的文化产品研发,更多是注重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未来,在和动漫结合过程中,历史性怎么和审美结合,历史性怎么和趣味结合,知识性怎么和现代性结合,都需要深入研究。
西安曲江集团首席文化执行官贯钊一说:“千万不要高估观众的知识水平,千万不要低估观众的智慧。因为观众看了文物不懂,跟他有没有文化有没有智慧是两码事。”因此,他的团队在创作动漫作品时有个标准:要做“有温度、有营养、有意思、有价值”的“四有”产品。首先的要求就是“有温度”,而不是要说展示什么文物。由此可见,在创作理念上,动漫企业与博物馆也往往存在差异和错位,还需要不断沟通与磨合。
杨晓波提出,动漫人要学习博物馆的文化,了解博物馆的藏品,真正挖掘出其内涵,以便传承优秀的文化;博物馆人要利用动漫的时尚、趣味,结合实用性,让博物馆文创产品更贴近现代生活。
而对发展面临着挑战的动漫产业来说,在与博物馆结合的过程中汲取新的营养有助于促进自身发展。比如,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是动漫创意的宝藏,但目前普遍挖掘力度不足。郭长虹举例说,当初《功夫熊猫》在中国甫一上映就引起热议。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被别人成功运用,而我们自己却没有好好利用,“这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他说。
■动漫+博物馆“化学反应”如何生成?
政策: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促进艺术衍生产品、艺术授权产品的开发生产。今年3月公布的《博物馆条例》提出,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
国家政策对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的支持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台湾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认为,我国正处在一个博物馆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极佳时期,应好好把握机遇。“让博物馆‘活’起来,让传统文化产生艺术衍生品,再通过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其中关键的一环是做好艺术授权。”他介绍,台北故宫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目前“台北故宫”在售文创商品已超过4000种,与超过90家厂商合作品牌授权,仅2013年就收入了9亿元新台币,数字直逼其门票收入10亿元新台币,也让台北故宫饱受赞誉。
台北故宫的做法为大陆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然而艺术授权仍面临着文化资源如何向市场开放的问题。陈建明指出,目前我国有关艺术授权的法律法规依然处于空白状态,如何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他建议,政府应在博物馆与动漫公司合作方面给予政策,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下,让文化遗产的照料者把资源开放给市场,而市场应当在获取资源时反哺文化遗产的保护。
贯钊一提出,动漫和博物馆结合要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还要打造投融资和交易平台,可以在产业上做更多创新,通过动漫资源产业化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如今,博物馆也进入到了信息化阶段,很多博物馆都在做多媒体展示的尝试。“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动画技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博物馆相互融合。”北京万豪卡通公司董事长陈雷指出。在陈雷看来,“大动漫”的概念里,动漫不仅仅是动画片,而是一种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对动画产业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增长点,而博物馆也需要和移动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因此二者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对此,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东提出了“动漫+”的概念,把动漫的艺术和思维方式运用于多个方面。他认为,这需要博物馆在展示功能上做适应和调整,建立应用的生态环境;动漫人也需要转变思维,双方建立沟通机制,这是相互拥抱发生“化学反应”最根本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日趋成熟,博物馆等文化事业也需要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上做好智慧服务,通过新技术的应用释放新的活力。正如浙江博物馆馆长陈浩所说,未来建设智慧博物馆,动漫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选项。博物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可以通过动漫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使得博物馆的文化历史传播得更久、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