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FA-CHINA

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分会

+
CH
HomeNewsIndustry NewsText
2015贺岁档动画电影观察
Source:中国文化报  Updated:2015-03-17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初的贺岁档都是大片扎堆上映的时期,对于尚显弱势的国产动画电影而言,一方面贺岁档能提供较大的观众基础群,另一方面各大片又对动画电影产生了强烈竞争与挤压。

 

  细分下的贺岁档

 

  由于贺岁档横跨圣诞、元旦、春节、元宵、情人节多个节日,因此可据此对其进行细分。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这一时段中相对成熟的档期有元旦档、寒假档、春节档,用一句话总结各档特色的话,分别是青年动画新突破、一家欢喜几家愁、有待进一步培育。

 

  元旦档一共有4部动画电影上映,其中《十万个冷笑话》、《龙骑侠》、《闯堂兔2》为国产,而《斑马总动员》为南非作品。《龙骑侠》、《闯堂兔2》、《斑马》受众年龄层相对低幼,票房相比去年同期上映的3部动画电影有所增长,但由于档期时间较短,只比普通的周末多一天时间,而小观众在元旦过后即进入期末考试前的紧张状态之中,因此元旦过后票房衰减明显,总票房提升空间有限。本档期中比较特别的是《十万个冷笑话》,该片在内容风格、观众年龄段、营销方式上都有所突破,也因此成为继喜羊羊、熊出没之后第3部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

 

  不同于2014年寒假前夕美国动画电影《神偷奶爸2》卷走3.2亿元票房,本年度进口动画电影避开了寒假档(详见表二)。观今年寒假档的动画电影表现,可谓是“一家欢喜几家愁”:处于上升期的“熊”在本档期再展雄风,《雪岭熊风》以2.9亿元的票房荣获第一名,比第一部增加4000多万元,这一增量相当于好几部中小体量的动画电影的票房总产出了。《喜羊羊》系列则延续前两年的下滑趋势,票房达该系列电影新低。同档上映的《摩尔庄园3》、《蜡笔总动员》分别获得839万元、652万元,表现并不理想。某片方表示,由于缺乏档期判断经验,只重点考虑了“熊”“羊”,却没有注意到《奔跑吧兄弟》(综艺电影,与《熊出没》同在1月30日上映,总票房4.3亿元)的主要目标观众也是小学生。

 

  选择在春节期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只有两部,成绩均欠佳:《新年来啦之大闹除夕》于大年初一上映,该片映前宣传并不多,只收获65万元票房;《兔侠之青黎传说》上映于大年初三,票房621万元。这个档期对于动画电影而言也许还不够成熟:在举国欢度新春佳节的日子里,没有充分的理由全家出动去观看一部国产动画片。

 

  春节之后,于2月28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超能陆战队》目前票房已过3亿元,片中的机器人大白赢得了观众们的普遍喜爱,有网友称“大白终于撼动了瓦力的影史最萌机器人的地位”。

 

  从蓝猫到“羊”“熊”:

  商业模式的极限?

 

  在贺岁档影市热闹的另一面,是动画电影续集作品的普遍衰退。有网友调侃,“十年生死两茫茫,喜羊羊、灰太狼。舒克贝塔,蓝猫话凄凉。”这多少反映了中国动画电影业的现状。

 

  对于蓝猫品牌的衰退,曾有这样的总结:蓝猫出名了,可是三辰集团却没过上好日子,只能为五斗米折腰。面对庞杂的产业链,非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患。一个动漫企业不可能成为万金油企业,可现实逼得这家公司不得不变成万金油。本来制作动画片是三辰集团的专长,但生产出动画片后得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将动画片卖给电视台换来一堆广告时间,然后不得不去卖广告,变成广告公司;将产品授权给儿童用品生产商,却没有销售渠道,只好又成了众加盟店的“盟主”;此外,还要按照行业规则管理那些被授权的企业。

 

  詀在2015年,回溯喜羊羊品牌十年来的发展过程,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这种依托内容驱动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的极限:喜羊羊的大电影可比作蓝猫在全国广开加盟店,接踵而来的电视动画、大电影口碑危机,以及盗版泛滥、授权难以管理等问题,与蓝猫当年的种种困境也很相似,也同样阻碍了喜羊羊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于是,这个贺岁档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票房已低于其首部大电影票房,品牌衰退程度可见一斑。

 

  如果把《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十万个冷笑话》这种突破原有票房天花板的作品称为“爆款”,那么,其他国产动画电影便可称为“常规款”——常规款的销量更受制于现有市场容量,且遵循所谓的“二八原则”。如果“领头羊”的日子不好过,那其他作品的日子可能更加艰难:品牌疲态同样体现在这些作品之中,如《摩尔庄园》系列只剩839万元票房,《兔侠》只获621万元。

 

  能走多远,不在于当下有多“爆”

 

  虽然2014年的动画电影总票房比起前一年的6.6亿元翻了近一番,但11亿元的总值意味着动画电影板块仍然很小,就算拼命做到市场前三名,内容生产企业的盈利空间也不及很多行业的一个零头。

 

  在这样的产业现状下,不妨认真思考一下“《熊出没》究竟能走多远”?我们看到,在《熊出没》上映期间,片方在官方微博发出“要票房,更要口碑”的宣言,在宣传中也拿好口碑、受追捧大做文章;大电影质量虽受到“学习模仿国际先进作品过多”的批评,但总体而言,作品的质量和网络评价还说得过去,可见片方比较重视作品口碑和品牌生命力。而从产业特征来看,动漫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打造知名作品的成本较高,但以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的资金实力,若有心做好动画电影,并非没有入场资格。

 

  但是,熊出没是华强文化唯一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动漫品牌,这个“爆款”之作是否会在几年内很快陷入品牌过度消耗而后衰退的窘境?迅速崛起的高期待又是否将他们拖向一条眼下风光但存在各种内忧外患的“过山车”之路?毕竟,在这个狭小而过剩的市场空间中,能被人所熟知的只能是几个“爆款”,而对“爆”的刻意追求总难免让人的动作发生形变而失去原有的产品诚意,进而沦为成功学的拥趸。

 

  不过话说回来,动漫影视内容的特点之一就是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很难找到一条可公式化的“成功定律”来左右作品的兴衰,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品和品牌的大起大落也是正常现象。加之参与生产者的动机也颇为复杂,有些人把动漫项目当成投资,在品牌高位上及时出手,赚取高额利润;也有些人把动漫当作毕生事业,希望通过持续运营创下如迪斯尼、皮克斯般的辉煌——对于后者而言,一个品牌长期、稳健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价值,不言而喻。


ASIFA-CHINA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分会 Contact No.:010-6266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