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间,我国动漫产业的理论研究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稚嫩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作为理论研究成果之一的《动漫蓝皮书》,可谓这一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2004年,北京电影学院成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牌的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为系统梳理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状况,促进动画理论研究体系建设,时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动画学院院长侯克明教授决定申请立项中国动画产业研究科研项目,编撰《中国动画产业年报》。由动画学院和管理系两个院系的专家学者和骨干力量20余人共同组成的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产业课题小组随即成立,侯克明任主编,孙立军、俞剑红任副主编,姜华、江颖和我担任执行主编,林晓霞、吴曼芳担任执行副主编。
2005年,第一本《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4—2005)》面世,之后,北京电影学院又通过自筹经费的方式组织编撰了《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6)》、《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7)》、《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8—2009)》。这几本《年报》力求详尽阐述中国动画产业的形成及发展趋势,对中国动画原创情况、动画制作现状、动画教育概况、动画衍生品市场状况进行深入解析,是中国第一本实证性、权威性的动画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报告,在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
或许是因为它的引领和示范,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陆续加入中国动漫产业理论研究的阵营:中国传媒大学从2006年开始编撰《中国动画年鉴》,广州漫友文化在2006年创办了动漫行业资讯周刊《动漫壹周》,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从2007年开始组织全国专家编写《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艾瑞咨询、易观国际等咨询公司也开始策划推出动漫产业专项研究报告。而《年报》自身后来也开始吸纳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吉林动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等机构的力量。
在连续6年学术积累的基础上,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成立动画产业经济研究所,聘请了68位来自全国十余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参与动漫产业的研究。而《年报》也受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关注,在修改了体例和调整研究重点之后,《年报》进入了“蓝皮书”系列。2011年4月,第一本《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出版,之后,陆续出版了2012、2013、2014版的《动漫蓝皮书》。
为适应《动漫蓝皮书》课题研究的新形态,北京电影学院打破原有做法,由副校长孙立军牵头,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研究模式:
在组织形态上,以新成立的中国动画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为牵头单位,以一个依托于互联网的虚拟组织(课题组)为运作中心,广泛集聚和吸纳动画、漫画、游戏、品牌授权等行业的精英以及院校、企业、政府、协会、基地等机构的专家学者,整合全行业研究资源来“把脉”产业发展。
在编撰方式上,《动漫蓝皮书》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联合主编负责制的模式,由郑玉明、牛兴侦和我联手,在编辑部和课题组内建立了庞大的撰稿作者团队,并积极争取行业力量支持。
在产品形态上,《动漫蓝皮书》是一种应用对策性资讯产品,它充分吸收了学术期刊、学术专著、论文集、年鉴工具书等产品的优点,具备它们的一些特征,但更具思想性、理论性和综合性,其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决策参考,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2010年开始启动课题研究、2011年正式出版,4年多来,《动漫蓝皮书》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我国动漫产业前沿热点,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品牌影响,入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2013年,“动漫产业研究”这一持续十年之久的课题项目受到了文化部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有关负责人听取了孙立军和我的工作汇报。2014年,文化部划拨一定额度的动漫专项经费予以扶持,文化部部长助理刘玉珠还为《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4)》专门题写了序言,鼓励课题组“不断锐意进取,加强对产业热点领域、前沿课题和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创新独到的视角和鞭辟入里的分析,为广大动漫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2015年伊始,《动漫蓝皮书》课题组展开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的撰稿组稿等工作。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动漫蓝皮书》也将在总结前期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下一阶段实现中国动漫强国梦贡献智慧力量,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