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一部可把成年人看哭的动画片。
头脑特工队
功夫熊猫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头脑特工队》有典型的皮克斯画风
尽管全球影迷非常捧场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3》,但说到底我们最期待的还是他们的原创作品。皮克斯的执着与用心,令他们的每一部原创作品都带着巨大的惊喜。今年,在《玩具总动员3》、《赛车总动员2》和《怪兽大学》(《怪物公司》的前传)后,皮克斯终于推出了一部原创新作。果然不负影迷数年的期望,《头脑特工队》再次成为了动画电影中的口碑标杆——IMDB 8.5分、烂番茄98%的新鲜度、全球8.18亿美元票房。
不过这些数据还都不足以体现《头脑特工队》最成功的地方。它最不可思议的是,让许多成年观众在影院里默默留下了温热的眼泪。没错,在此之前任谁也料不到,已过而立之年的自己,竟然会被一部动画片给看哭了。可是《头脑特工队》就是有这样的力量,能够冲击到观众的内心深处。以往的动画片,要么炫耀超凡的电脑技术,要么营造梦幻的童话世界,要么展现奇异的冒险旅程,从未探寻过如本片般深刻的主题。它令之前所有曾被赞誉的动画佳片都变成了表面文章,因为《头脑特工队》这次是从根上去讲人的成长。
动画片都在讲成长
“成长”是动画片最常见也最本质的主题。自从迪士尼在1937年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把动画片做到了和真人电影相抗衡的水准,至今每年所产出的那么多动画长片,九成以上都以“成长”为主题。尽管喜欢动画片的成年人很多,但毕竟儿童是动画片的最大受众,况且动画片还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合家欢的重任。于是,无论什么样的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最终的诉求都是其人生经验的成长。各大动画厂之间的差别,也只是形式上的差别罢了。
迪士尼的《美女与野兽》、《魔发奇缘》、《冰雪奇缘》,喜欢描写女孩在经历爱情后的成长,气氛营造很童话很浪漫。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则通过非完美主人公的成长,将气氛营造得很调侃很顽皮。皮克斯的视角就更加奇异了。他们关注的往往“不是人”——《海底总动员》中的丑鱼、《虫虫特工队》中的蚂蚁;甚至不是生物——《玩具总动员》中的玩具、《汽车总动员》中的汽车。不过他们是对成长主题宣扬得最为明显的。我们总能看到尼莫、飞力、胡迪、麦坤在结尾时长大了。可以说,“成长”是动画片永远的主题,是动画片的骨和肉。
皮克斯抓住了成长的根源
《头脑特工队》的层次显然不一样。以往的动画片都只是围绕成长来做故事,可“成长”究竟是什么?这些事件是如何作用于人并使人成长的呢?在做了无数部关于成长的动画片后,皮克斯突然来了一次削肉拆骨。这一次他们要的不仅仅是成长的表象,而是要探究成长的内在机理。既然动画片的观众都这么迷恋看成长,那这一次就把成长的“真面目”拿出来瞧瞧吧。
“成长”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其中的复杂远非电影人所能理解透彻。不过皮克斯向来是以严谨和执着而闻名的。既然能够为拍摄《海底总动员》而纷纷考取潜水执照,那么他们就能为了拍摄《头脑特工队》而纷纷成为脑洞专家。为了实现在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层面上对“成长”进行挖掘,本片邀请了两名科学顾问,分别是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的心理学教授达契尔·克特纳(Dacher Keltner)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荣誉退休教授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影片中涉及的情绪、记忆、想象、梦、潜意识、抽象思维等内容,都有着严谨且成熟的科学研究做后盾。因此,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才会发现细节竟然如此的准确,并发出“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的感慨。
导演彼特·道格特表示是他的女儿给了他本片的灵感,让他有了一探人类脑内世界的强烈好奇。不过用一个怎样的故事来做承载,却并不能再依赖于未成熟的少女。成熟的故事,只能来源于成熟的人生阅历。于是本片中的核心事件“搬家”,其实来自于导演道格特自己的经历。因为他的创作敏感探知到,这段经历是他丰富的人生中,情绪冲撞最激烈的节点。从这个节点上深挖下去,道格特终于从根上找到了“成长”的真面目。
视觉上的先繁后简
电影毕竟不同于学术报告,道格特必须带领皮克斯的兄弟们把自己对成长的机理研究视觉化。这里体现了皮克斯能够傲立全球数十年的最大杀手锏。皮克斯做动画从来遵循先繁后简的原则。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片中每个角色脑中的小人一共有五个:乐乐(Joy)、忧忧(Sadness)、怕怕(Fear)、怒怒(Anger)和厌厌(Disgust),分别对应人类五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害怕、愤怒和厌恶。不过他们研究的情绪却不止于此,最初设定出的情绪竟然达到了27种!在不断的比对、权衡后,道格特才将其凝练成了现在的这五个。经过这一番由繁入简,五个情绪的概括性、区分度才会变成现在这么鲜明。
随后如何展示人类的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以及如何视觉化记忆的形成、整理、提取和回放,又是另一番的先繁后简。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也被主创们转换成了视觉形象。比如近几年内地青春片因为触发了80后和90后的怀旧情绪,频现票房黑马。可是刚刚开始怀旧的我们,直到看到忧忧触摸黄色记忆球时令其变为了蓝色,才明白我们为什么会怀旧。原来,怀旧就是同一段记忆,从快乐的印记变为了忧伤的印记。只有记忆发生了这个色变,才会产生“怀旧”这么复杂的情感哈。
另一个非常成功的视觉化,是冰棒的消失。很多想象力丰富的人在童年时都曾幻想出如冰棒一般的伙伴。可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们对它的相信程度会越来越低。当我们坚信世界上不会存在这样一个幻想物的时候,它就彻底消失了。这个过程因为会历时很久,所以绝大部分人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皮克斯就有这种魔力,把我们不察觉的心理变化,视觉化为一个镜头。你说,这个镜头怎能不刺中你的心呢?
深刻的内涵导致了天然的分级
在《头脑特工队》之前,皮克斯只有3部电影也被评为PG级(家长指引观看)。其它均为全年龄级。由此可见,皮克斯的这群人是真正的电影创作者,因为他们这次的创作动力明显来源于灵感,而非市场导向。《头脑特工队》挖掘的是成长的机理,因此只有经历过成长的人才会有所感触。如果观众小于片中主人公的年龄(11岁),或尚未经历过情绪冲撞和记忆变色,那就不会有切身的体会。这使得本片并不是一部及格的合家欢。再加上语言的障碍,本片在内地很难取悦儿童观众。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片在内地的票房。不过,在注重内涵的评奖季,《头脑特工队》应该会收获更多。在此之前,《机器人总动员》和《飞屋环游记》是最接近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动画片。皮克斯的第三次神作爆发,会让奥斯卡改写纪录吗?